业务板块
传齐教育
传齐文旅会展
传齐酒店
传齐康养
传齐文创
友情链接
淄博市财政局
青岛泽灵动漫集团
北京飞利信公司
上海乡伴集团
无锡灵山集团
团中央光华基金会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
淄博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搜索
首页
走进文旅
公司简介
组织架构
员工风采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学习园地
初心馆
新闻中心
公司动态
业务板块
传齐教育
传齐文旅会展
传齐酒店
传齐康养
传齐文创
产业布局
资本运营
文化旅游
教育体育
康养服务
纪检监察
工作动态
制度规定
廉洁文化
警示案例
文化淄博
历史
名人
文化
民俗
美食
信息公开
商业合作
招贤纳士
信息公开
文化淄博
历史
名人
文化
民俗
美食
返回
足球之源——蹴鞠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25日
蹴鞠,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项体育运动和娱乐方式,在中国历史中绵延了两干多年,是世界足球的起源。
“蹴”,即用脚踢;“鞠”,是皮质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的意思。蹴鞠滥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古都临淄,在汉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唐宋时期走向全面繁荣。由于政治、思想、文化和蹴鞠自身等原因,蹴鞠在元明清时期逐渐走向暗弱,消失于晚清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之中。
作为一项传统的民俗项目,蹴鞠影响和渗透到中国古代自春秋战国到清代末期两千四百多年的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和风俗画卷。从汉唐以来,蹴鞠经对外传播,还影响到日本、朝鲜等中国周边国家的历史和文化。2004年7月15日,经中国权威的体育史学、考古和齐文化专家论证,国际足联、亚洲足联和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确认: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的古代的故都临淄。他们向淄博临淄颁发了足球起源地认定证书。
蹴鞠起源于临淄绝非偶然,这与临淄在当时的繁荣昌盛有直接的关系。在周代,临淄是齐国的首都,拥有数十万人口,手工业、商业高度发达,文化昌盛,临淄百姓物质生活极为丰富,这为蹴鞠等娱乐活动的诞生创造了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战国策·齐策》记载,苏秦到齐国游说齐宣王合纵抗秦时说:“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鞠者。”
西汉建立后,蹴鞠获得了很大的普及,在宫廷、民间、军队中都很盛行。《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一个病人项处因为不遵医嘱,带病外出蹴鞠,结果死亡的故事。汉代葛洪写的《西京杂记》里也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就把父亲刘太公接到皇宫享福。但刘太公终日凡网不乐。刘邦私下询问原因得知刘太公习惯了斗鸡、尉的乡村生活,现在没有这些活动和游戏,所以才郁不乐于是,刘邦就下令在长安城东百里之处,仿照老家沛县丰邑的规模,造起了一座新城,把原来丰邑的居民全部迁到那里,刘太公又开始“斗鸡、蹴鞠为欢",这才心满意足。
在汉代,人们认识到蹴鞠活动可以增强体力,培养勇敢耐劳精神,是军事训练的一种很好的手段,《汉书》曾记载冠军侯霍去病北击匈奴时,在塞外,军中乏粮,但霍去病仍蹴鞠不辍。蹴鞠被霍去病当作汉军北击匈奴时训练士兵保持体力和斗志的一种手段。西汉的刘献在《七略)一书中说:二法律多微意,皆因戏以练士、今军士羽林无事,使得刚物。“这些记载说明,在西汉后期和东汉时期,做勒是主要的军事训练項目。
汉代皇帝喜爱观看跟鞠认为“和亦有治国之象,并五是按照检阅军队操演的方式观看,这种形式的蹴鞠直接分队对抗,三时么学家何婴在《景福毁赋)中说,当时这种构形式“僻脱乘便,盖象成兵”。“僻”是汉代摔跤的方法,也可用到场上,想获得进攻的机会就要摆脱对方,而猴脱对方时可以有推摔动作,而躲避推摔就要快速奔跑,就像打仗一样,类似于今天橄榄球场上的激烈争夺。《许片宫赋)中有“二六对而讲功,体便捷其若飞”的句子,足以概括这种激烈对抗鞠情形。汉代还出现了最早的足球专著《蹴勒二十五篇》,被列为《汉书·艺文志》中的兵家技巧类,其军事特征也可见一斑。
“僻脱承便、盖象兵戍”是说双方队员身体直接接触对抗,就像打仗一样。蜂才大略的汉武帝就很喜欢观看蹴鞠运动。《汉书》记载,汉武帝在宫中经常举行以斗鸡、蹴鞠比赛为内容的“鸡鞠之会”,宠臣董贤的家中还专门养了会踢球的“鞠客”(类似于今天的球星)。可见,在西汉时期,蹴鞠活动的社会面更为扩大了。汉武帝看到精彩处还令文学侍从枚皋吟诗作赋。及至汉末三国之时,尽管年年发生战争,仍然是“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太平御览》)。
蹴鞠活动在汉代得到了初步规范化并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推广,形成了一套专业的蹴鞠规则。东汉李尤的《鞠城铭》最早地体现了当时的蹴鞠规则,是蹴鞠走向专业化的标志。《鞠城铭》就是蹴鞠城建设时刻在奠基石上的铭文,把当时的蹴鞠情况讲得非常清楚,铭文说,鞠是圆的,蹴鞠城是方的,这是仿照天圆地方的说法做的(汉代讲究天人合一的阴阳观念)。效仿一年12个月,每边6个人共12个人在蹴鞠城中直接冲击对抗,设立长和平这样的正副裁判,建立规章制度(蹴鞠比赛的规则),裁判要公正执法,不能偏袒任何一方。管理蹴鞠方面事务都要求这样,何况执掌国家大事呢?“鞠政”就是管理蹴鞠事务,直到清末民国时期的足球裁判“球政”,就是从“鞠政”沿袭来的。
蹴鞠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在江南传播和开展。南朝诗人吴均在他的《边城将》一诗中这样写道“临淄重蹴鞠,曲城好击刺”,这说明了临淄的蹴鞠的影响已经扩大到江南广大地区。
民间的蹴鞠
比赛有物质奖励,如酒、花、水果等,精神奖励一般是鼓乐。宫廷宴乐跟鞠时奖励更加丰富,对输球的球头要特别进行惩罚,由他承担输球的全部责任,要在他脸上抹上白粉,以示羞辱,类似于今天打扑克输了挂纸条,吃饭的时候菜里没有肉,还要挨鞭子。
这一时期,最为盛行的蹴鞠是以踢高、踢出花样为能事情的“白打”。白打是唐宋时期普遍盛行的一种不用球门、进行散踢的蹴鞠方式,主要是表现个人踢球技巧和控球能力,以踢高踢出花样为能事,因除“鞠”之外不用其他器械,所以在民间广为流行。根据上场参加蹴鞠人数的不同,可分为一至十人场户。
踢球的花样和动作叫解数,用肩、胸、背、头控球的解数叫上截解数,用膝盖、腰部、腹部控球的解数叫中截解数,用小腿、脚面、脚踝、脚尖、脚跟等部位控球的解数叫下截解数,三种解数可以根据球的落点和位置的不同临时组合而成为成套的解数,正式蹴鞠的时候都要使出浑身解数,踢出若干花样。诗人王维就在诗中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球可以踢得跟树一样高了。宋代的《蹴鞠谱》还说“似蹴流星侵汉空,如悬宝镜在云中”,踢出的球像流星一样直人空中,宛如一面明镜挂在天上。
每一套解数都有多种踢球的动作,如拐、蹑、搭、蹬、捻等,古人还给一些动作取了许多好听的名字,如:转乾坤、燕归巢、斜插花、风摆荷、叶底摘桃、玉佛顶珠、早地拾鱼、金佛推磨、双肩背月、拐子流星等。这种蹴鞠没有了先前激烈的竞争,成为一项温文尔雅的活动,讲究礼仪和修养。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蹴鞠在元、明、清时期停止了发展,社会性也大大减弱,逐步走向衰微。晚清时期,中国内忧外患,蹴鞠也全面走向沉寂。
近年来,鞠这项中国独有的古老体育运动,频频在中国的外交舞台上出现,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006年,蹴鞠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它已被国际足联等权威组织认定为足球运动的前身和起源,蹴鞠这项古老的运动正在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上一篇:齐文化
下一篇:聊斋文化